2007年5月4日 星期五

台東南安,瓦拉米步道探古感想


走了一趟瓦拉米步道,回來後有很多疑惑和複雜感覺,找了樓下篇資料和相關影片了解,才知道自己走在步道上,卻與歷史痕跡擦肩而過,感覺非常的遺憾,自己該好好幫布農族和一大堆不知道的人寫這篇文章.

自認為已走透透蠻了解台灣,結果朋友邀約去瓦拉米步道旅遊,我的反應卻是瓦拉米再哪裡呀?2007年參加了由玉山國家公園主辦的瓦拉米步道生態旅遊,集合地點在台東玉里邊的南安旅客服務中心(其實瓦拉米步道就是日據八通關橫斷道路的最東段),大伙都坐了半天的火車抵達玉里,再轉由國家公園安排的拼經濟布農族計程車,因為司機都是布農族人喔,抵達後南安旅客服務中心後,聽取服務中心專業志工導遊解說,相關細節可上玉山國家公園介紹喔!

因為我們這年是第一年試辦此活動,我在此好奇的是過程的緣起,步道的過程中緊跟著資深的生態導覽員走在隊伍最後,此活動緣起除了促進生態觀光外,更重要的目的是給弱勢的布農族人些許的生活經濟來源,這也是我認為的答案,布農族祖先的家就在此步道的深山峻嶺中,以打獵務農維生,但當今保育觀念之下,年輕布農族人若要生活就必須離鄉背井,離開了祖先家鄉,便與族人文化漸漸脫離,失去文化的根是很悲哀的,第一天晚上南安布農族社區發展理事長也提到這一點,我想這對布農族人是非常感慨的吧.

導覽員是位退休老師,她對林務生態頗有研究,但過程中對於歷史的解說回顧卻是少之又少,反而是幾位隨行學習舉辦生態旅遊的布農族人說得比較多,說著先人在此古道上的種種歷史足跡,說著祖父酋長和隨行兩人去日軍駐寨所被要求招降經過,結果只憑腰間短刀迅速刺殺所有十幾位駐寨所官兵,這種氣魄與體力在場的聽眾人應該沒人會質疑,第二天夜晚住在高級的瓦拉米山屋,我們還體驗了黑夜中的飛鼠,布農族男人烹煮的豐盛佳餚,和布農族台灣黑熊爸爸的日夜追蹤狩獵的故事,這些故事的背後顯得我這城市人適應環境的脆弱,抗壓性的不足.

活動中其實更令我感動得是布農族族人為此活動所展現的團結,第一天夜晚我們吃著由布農族媽媽們準備的正港的佳餚,過程中又介紹各酋長族人給大家認識,十幾二十位年近半百的族人哼唱表演著布農族豐收,狩獵,祝賀歌謠,有一部分我錄下來了(很想聽的人可郵寄告訴我),之前的奧運歌曲就是引用布農族的歌曲,那合音除了如天籟般的美妙外,其實更是唱出了族人對文化濃濃的情感.

附圖一:重建後之山風吊橋
附圖二:雜食性的猴子獼猴的食物青剛栗果子,這把不是我折的喔,而是牠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